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大学写作课程线上教学质量评价基本框架研究

来源:考试与评价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2-25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得到初步控制以后,在世界其它地方却逐步蔓延,给我国带来输入性风险。“停课不停教、停课不停学”要求我们要通过线上教学完成高校教学任务。而“写作”课

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得到初步控制以后,在世界其它地方却逐步蔓延,给我国带来输入性风险。“停课不停教、停课不停学”要求我们要通过线上教学完成高校教学任务。而“写作”课程线上教学异常复杂,为了确保线上线下一个样,需要通过质量评价保证教学效果。而要实现对于大学“写作”课程线上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价,首先要对其基本框架进行系统分析。

一、“写作”课程的概念

要理解什么是写作课程,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写作、什么是课程。

从劳动的性质看,写作是属于人类思维空间的复杂性劳动,从系统论的观点看,写作过程是一个集信息收集、信息加工与整合、信息输出的复杂系统。从具体的活动实践看,写作一般可以分为采集-构思-表述三个阶段,通过采集、立意、谋篇、用语、修改等环节实现写作的创造。在这一过程中,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,当创作活动与这些特点和需求基本一致时,就可能创作出较好的作品,当创作活动与这些特点和需求相悖时,就可能使创作活动脱离主题。从具体的内容看,写作不仅包括文学创作,还包括应用写作,尤其是所在社会、经济的快速发展,经济写作、公文写作等应用写作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。[1]

“课程”一词在我国由来已久,唐朝孔颖达为《诗经·小雅·巧言 》中“奕奕寝庙,君子作之”句作疏:“维护课程,必君子监之,乃依法制。”其中就有关于课程的表述。但孔颖达关于课程的表述与现在的课程在内涵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。从西方国家课程的发展历史看,课程(curriculum)一词是从拉丁语“currere”一词派生出来的,对于课程含义的解释通常也是从“currere”派生出来的,主要指“学习的进程”。人类进入20 世纪后期,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,对于课程的需求也不断丰富,众多研究者开始对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思考,对于课程的定义也日趋丰富,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泰勒(J.Saylor)、亚历山大()、奥恩斯坦(Allan )、亨金斯(Franccis )等人,这些伟大的学者把课程归纳概括为学科、教材、经验、计划、进程、目标等组成部分,为课程研究打开了大门。借鉴西方研究成果,我国学者结合实际需求也对课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,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施良方等人,他们把我国的课程概括为六种类型“课程即教学科目;课程即有计划的学习活动;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;课程即学习经验;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;课程即社会改造”[2]。整体来看,当前关于课程的定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:一是从广义看,课程就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,从狭义看,课程就是指一个固定的单一的学科;二是课程从动态层面看,具有明显的“进程”特点,是指为了完成一定学科的教学任务而进行的有计划的教学过程;三是从内容看,课程是指在教学活动中,针对不同的学科,采取的不同的教学序列的总称。

综上所述,写作课程是当前各类、各级学校中,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素质、满足社会需求,通过有组织、有计划的教学活动,实现“写作”教学的目的,以“写作”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传授的过程。

二、“写作”课程线上教学质量评价的内涵

对于评价而言,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需要出发,给出了不同的定义。从国外来看,科隆巴赫()认为,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,所以评价的关键点应该放在改进教学手段、优化教学环境等方面;斯克里文()则从价值理念出发,认为课程评价的主旨是为了探讨课程的价值是否得到体现,应该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育人成效方面。我国对于课程评价的理解也存在一定争议,《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》基本认同斯克里文()的观点,认为“课程评价指的是研究一门课程某些方面或全部价值的过程”。而徐同文等研究者认为,课程评价的落脚点是价值的实现是没有任何问题的,但不能仅仅关注价值问题而导致评价的重点全部放在课程的终端,应该在关注价值的同时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性、有效性等问题。在徐同文等研究者的基础上,唐德海等人提出课程评价应该包括四个方面,一是课程编制过程的评价,二是课程实施方案的评价,三是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;四是整体教学质量的评价。进入2010 年以后,研究者在对国内外成果进行总结、反思的基础上,提出课程质量评价应该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,不是某一阶段的评价,应该根据课程目标、侧重点等设定不同环节的评价指标,实现对课程设计、课程实施、课程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评价。[3]对于“写作”课程线上教学质量评价而言,就是聚焦“写作”线上教学的设计、实施、效果,设置科学的评价标准,对“写作”课程线上教学的质量进行价值判断,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,为线上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和帮助。

文章来源:《考试与评价》 网址: http://www.ksypjzz.cn/qikandaodu/2021/0225/1107.html



上一篇:混合教学模式下英语视听说教学效果评价研究
下一篇: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与评价

考试与评价投稿 | 考试与评价编辑部| 考试与评价版面费 | 考试与评价论文发表 | 考试与评价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考试与评价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