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高三备考中如何进行探究性习题整合对年深圳一

来源:考试与评价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7-18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备受关注的深圳一模结束,在这次模拟题中又一次出现了这样一道题目,请看原题. 【例题1】(2010年深圳一模物理第8题)如图1所示,真空中等量异号点电荷放置在M、N两点,在MN的连线上

备受关注的深圳一模结束,在这次模拟题中又一次出现了这样一道题目,请看原题.

【例题1】(2010年深圳一模物理第8题)如图1所示,真空中等量异号点电荷放置在M、N两点,在MN的连线上有对称点a、c,MN连线的中垂线上有对称点b、d,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

图1

A.a点场强与c点场强一定相同

B.a点电势一定小于c点电势

C.负电荷在c点电势能一定大于在a点电势能

D.正电荷从d点移到b点电场力不做功

答案为A、D.

这是一道经典题,对电场强度、电势、电势能、电场力做功等概念都进行了全面的考查.只要学生能够熟练地画出如图2所示的电场线就可以解决问题.

图2

对此道题笔者做了一些思考,我们先来观察2009年的一些高考原题.

【例题2】(2009年高考上海物理卷第3题)两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-q的点电荷放在x轴上,相距为L,能正确反映两电荷连线上场强大小E与x关系的是图3中的

图3

解析:由等量异号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的关系可知,在两电荷连线中点处电场强度最小,但不是零,从两点电荷向中点电场强度逐渐减小,因此图A正确.

【例题3】(2009年高考海南物理卷第10题)如图4,两等量异号的点电荷相距为2a.M点与两点电荷共线,N点位于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,两点电荷连线中点到M和N的距离都为L,且L≥a.略去项的贡献,则两点电荷的合电场在M和N点的强度为

图4

A.大小之比为2,方向相反

B.大小之比为1,方向相反

C.大小均与a成正比,方向相反

D.大小均与L的平方成反比,方向相互垂直

解析:如图5所示,合电场在M和N点的强度分别为

图5

再分析其他省市的高考试题,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省市的高考试题都考到了这一考点.可见经典的好题我们要认真用好.2010年的高考备考越是到最后,越要重视Ⅱ级要求的考点.并且在复习设计习题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探究问题的整体设计.在备考中首先以Ⅱ级考点为中心,以概念为基础,穿插方法,探究式思维蕴育其中,提高复习效率,科学备考.

复习课案例:探究几种常见电场的电场线

探究1:如图6在O点放正点电荷Q,试讨论a、b、c、d、e、f各点场强大小和方向.

图6

探究2:试根据电场线的概念,学生分组讨论.等量异号点电荷的电场线的画法,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给出正确的图形,注意对称性.

如图7(a)为等量异号点电荷的电场线.

探究3:结合对称性试画出等量同号电荷的电场线的形状.学生分组讨论.

如图7(b)为等量同号点电荷的电场线.

图7

探究4:在A、B两点放置等量异号点电荷(图8),讨论c、d、e三点的场强方向.

图8

探究5:就等量同号点电荷形成的电场(图9),引导学生进行讨论.

图9

引导学生仔细观察,形成定性认识.

在中垂线CD上,引导学生观察:电场线先是向上(或向下)聚集,后又发散开来,显然有一处电场线很密集.由电场线的性质可知,应该在此处存在一个电场强度极大值.通过分析给学生一个定性的感性认识.

引导学生科学分析,形成定量认识.

图10

如图10所示,设M、N两处的点电荷的电荷量均为+Q,两点之间的距离为l,E1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,C点到O距离为y,由点电荷场强公式得

E=2E1sinθ

方法1:采用三角函数代换法

令注意提示应把根号去掉,可利用1+tan2θ=sec2θ),化简得

此时学生一片兴奋,在心情愉悦的同时更是感到很神奇.老师继续发问: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解决呢?学生中一片哗然.

方法2:求导极值法

通过三角函数代换和求导两种方法求极值,使得学生思维上得到了严密性的锻炼,并且体会到了数学方法在物理上的应用,所谓“数理不分家”嘛!高三数学知识能力都具备了,可以定量分析了.关于此知识点在全国卷中也出现过.

【例题4】(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卷物理Ⅰ第18题)如图11所示,一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关于y轴(沿竖直方向)对称,O、M、N是y轴上的三个点,且OM=MN,P点在y轴的右侧,MP⊥ON,则

文章来源:《考试与评价》 网址: http://www.ksypjzz.cn/qikandaodu/2021/0718/2052.html



上一篇:征稿
下一篇:顺时应势确保连续稳定求真务实谋求灵活创新年

考试与评价投稿 | 考试与评价编辑部| 考试与评价版面费 | 考试与评价论文发表 | 考试与评价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考试与评价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