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栏目设置[06/28]
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收稿方向[06/28]
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投稿方式[06/28]
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征稿要求[06/28]
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刊物宗旨[06/28]
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委员教育要寻找正确的指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寒假还没过完,北京家长刘晓就开始四处奔波: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孩子的考试分数。 奔波的地点,辗转于各大培训机构和书店之间,只要对“提分”有益的,统统报、统统买。当然,代
寒假还没过完,北京家长刘晓就开始四处奔波: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孩子的考试分数。
奔波的地点,辗转于各大培训机构和书店之间,只要对“提分”有益的,统统报、统统买。当然,代价也不小,还没一个月,就“扔”出去两万多元。“再贵也得花!上不了好高中,好大学、好工作就全都没指望。这学不就白上了!”说起考试,她有一肚子怨言,可又不得不为它费尽心思,“考考考,老师的法宝;分分分,学生的命根!”
考试,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。但,考不好就真等于没学好?如果考试的本意并非如此简单,今天的考试与评价,又需要怎样的改进?
现实:学校教育变考试
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为数甚众的家长,一面抱怨孩子负担太重,一面又忙不迭地把孩子塞进各种辅导班,考拼各级证书,生怕漏了什么,贻误孩子终身。
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为数甚众的家长,一面抱怨孩子负担太重,一面又忙不迭地把孩子塞进各种辅导班,考拼各级证书,生怕漏了什么,贻误孩子终身。但,这种焦虑的心态不能全怨家长。
不信你看,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变成了考试:方法要考,能力要考,素质也要考。考“素质”,窄化为考“学科”;考“学科”,窄化为考“双基”。同时,提“素质”,异化为提“成绩”;提“成绩”,简化为提“分数”;提“分数,的确有“旁门”可走……在我看来,我们的考试和评价确实有不少问题:
首先,学校教育应试化。在校园,优秀学生成了“考霸”的代名词,唯分数论的升学通道,逼仄又拥挤;与之对应的是,学生的道德水平与身体健康遭受了严重损害。素质教育的推进遭遇了“应试”重重围墙。其次,达标考试“选拔化”。基础教育阶段的校内考试都应属于学业水平达标检测,但受高考、中考的影响,初、高中的达标考试都按选拔性考试要求去命题、去评价,选拔意味浓厚。更可怕的是,选拔考试一考“定终身”的取向,毫无道理地提升了考试结果的重要性,也必然会增加考生的焦虑,有可能导致发挥失常,人才选拔无法实现理想的效果,从而使整个过程陷入了一种无法自拔的恶性循环之中。
根源:考试与评价不合理
教育行政部门既当“运动员”,又当“裁判员”,其科学性自然打折扣。
考试与评价为什么出了这么多问题?
我认为,表面上是我们考试与评价的观念落后,方法陈旧,本质上是由于考试与评价体制的不合理、考试与评价技术的严重落后造成的。
长期以来,我国的教育评价主要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系统内部,教育行政部门既当“运动员”,又当“裁判员”,其科学性自然打折扣;考试与评价技术,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上,与素质教育严重脱节,所以,教育评价“主体单一”“模式单一”“理论陈旧”“技术落后”“方法单一”“功能单一”“指标单一”等问题相当严重。
建议:发展“第三方”考试与评价体系
教育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,而是为了改进。
我认为,可以借鉴国外教育评估的运作模式:政府主导监管、专业机构(社会第三方)设计实施。因为教育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,而是为了改进。
我开出的“药方”是,国家大力扶持和发展社会第三方教育考试与评价机构。这是一种专业学术机构,独立于政府和学校、或政府和招生单位之外。它承担的任务应该有:了解区域或国家教育现状,诊断教育突出问题;归因分析、跟进指导,为教育部门、学校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;建构各类区域或国家大规模教育考试标准与评价机制;制订并推进区域或国家中小学生学业评价绿色指标,包括学业水平指数、学习动机指数、学业负担指数、身心健康指数、师生关系指数、教师教学方法指数、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、学生家庭背景对学业影响指数和跨年度的教育进步指数;创新形成区域或国家高度一致的测评标准系统等,在操作层面上有效推进素质教育。
数据链接
◎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委托国家统计局实施的“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”表明,我国小学阶段参加教育补习的学生比例达到73.8%,普通初中为65.6%。
◎据《教育蓝皮书:中国教育发展报告(2012)》披露,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需求大,预计2012年市场总值将达到9600亿元。
◎北京大学在“教育时间投入”方面组织的调查中显示:2010年,北京、上海、广东三地在校学生平均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为12小时,其中北京的学生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最长,为12.7小时;上海学生其次,为12.4小时;广东省的学生平均每天学习时间最短,为11.4小时。课后学习时间,仍是北京学生以日均3.6小时夺冠,其中小学生花在课后学习的时间更是长达4.5小时。
文章来源:《考试与评价》 网址: http://www.ksypjzz.cn/qikandaodu/2021/0727/2093.html
上一篇:对小学语文考试改革的思考与探索
下一篇:公平的考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