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栏目设置[06/28]
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收稿方向[06/28]
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投稿方式[06/28]
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征稿要求[06/28]
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刊物宗旨[06/28]
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:吉林教师招聘考试内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一、单项选择题(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,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。错选、多选和未选均不得分。本大题共20小题,每小题1分,共20分) 1.狭义的教育主要
一、单项选择题(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,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。错选、多选和未选均不得分。本大题共20小题,每小题1分,共20分)
1.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( )
A.家庭教育 B.职业教育 C.学校教育 D.社会教育
2.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( )
A.科学技术 B.政治经济制度 C.生产力 D.社会性质
3.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“两基”是( )
A.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
B.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,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
C.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,基本实现素质教育
D.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
4.教师作为一门职业最早出现于( )
A.奴隶社会 B.封建社会 C.文艺复兴时期 D.近代社会
5.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身份是在( )中确定的。
A.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》 B.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》
C.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》 D.《教师资格条例》
6.1918年( )的《课程》一书的出版,标志着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的诞生。
A.泰勒 B.斯腾豪斯 C.博比特 D.施瓦布
7.教学活动的本质是( )
A.认识活动 B.实践活动 C.交往活动 D.课堂活动
8.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( )
A.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
B.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
C.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
D.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
9.新课程改革的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(试行)》正式颁布于( )
A.2002年 B.2001年 C.2002年 D.2006年
10.教师道德不仅在教育过程中有重大作用,而且还可以促进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。这表明,教师职业道德具有( )
A.高尚性 B.奉献性 C.全局性 D.导向性
11.心理现象分为( )
A.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.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
C.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.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
12.某学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,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子上时,就不大可能被提问,于是后来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似行为。从行为主义的观点看,这是由于该学生曾经受到( )
A.正强化 B.负强化 C.惩罚 D.塑造
13.依照桑代克的尝试—错误说,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:效果律、练习律和( )
A.准备律 B.刺激律 C.失败—成功率 D.成功—成功率
14.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,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,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。这就是( )
A.动景运动 B.诱发运动 C.自主运动 D.运动后效
15.假设你对以前一个同学对你谩骂时你愤怒的心情记忆犹新,这种记忆属于( )
A.形象记忆 B.逻辑记忆 C.情绪记忆 D.运动记忆
16.当事物不在面前时,存在于人脑中的关于事物的形象的是( )
A.知觉 B.感觉 C.表象 D.后像
17.报告、讲演所采用的言语类型是( )
A.独白言语 B.表面言语 C.内部言语 D.对话言语
18.注意的两个特点是( )
A.指向性与集中性 B.指向性与选择性
C.选择性与整合性 D.整合性与集中性
19.“杀鸡儆猴”的教育效应最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( )
A.强化原理 B.认知失调说 C.从众说 D.观察学习说
20.教师经常教育学生要“今日事今日毕”是为了锻炼学生( )的意志品质。
A.自觉性 B.果断性 C.自制性 D.独立性
二、多项选择题(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择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,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。错选、多选和未选均不得分。本大题共10小题,每小题2分,共20分)
1.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表现在( )
A.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 B.具有经济功能
C.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 D.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
2. 孔子的教育主张包括( )
A.兼爱 B.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
C.有教无类 D.教学相长 E.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
3. 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表现为( )
A.减少人口数量,控制人口增长 B.提高人口素质,改变人口质量
C.有利于人口迁移 D.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 E.控制人口流动
4.素质教育的三要义是指( )
A.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B.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
C.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D.让学生主动发展
5.关于师生关系,以下说法正确的是( )
A.有两种对立的观点,即“教师中心论”和“学生中心论”
B.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
C.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
D.师生在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
文章来源:《考试与评价》 网址: http://www.ksypjzz.cn/zonghexinwen/2020/0805/54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