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栏目设置[06/28]
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收稿方向[06/28]
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投稿方式[06/28]
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征稿要求[06/28]
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刊物宗旨[06/28]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科举考试时,他贿赂考官不成,报复考官还被无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提到中国的科举,相信人们一定非常了解,甚至在不少的影视剧中和小说里都看到过,科举制起源于隋朝,是一种采取分科取士方法的考试,所以也叫科举。 通过科举,可以从民间选拔
提到中国的科举,相信人们一定非常了解,甚至在不少的影视剧中和小说里都看到过,科举制起源于隋朝,是一种采取分科取士方法的考试,所以也叫科举。
通过科举,可以从民间选拔出人才供朝廷所用,是历代每一个皇朝十分重视的制度。
因为古代的官员选拔的方式无外乎两种。
一种是推荐,另一种就是考试。
由于是考试,所以考生们的道德和文化水平都缺少了客观的认识,因此历代的科考中都出现了不少弄虚作假的作弊事情,有的时候甚至还有考生与主考官狼狈为奸的事情发生。
毕竟那个时候的科举制还未真正完善,隋唐的时候虽然有了科举制,士子寒门也有机会当官,可因为科举制的不完善,士子寒门能够当官的少之又少。
就比如唐朝,虽然实行了科举制考试制度,但但主考官可以接受亲戚朋友、达官贵人的推荐,在考试前就预先确定一份拟录取名单,这份名单往往与最终的录取名单不会有太大差异。这样,考生能不能考上,基本上也就和主考官所拟的名单没有多少区别了,甚至可以说主考官的推荐可以起到很大作用,让他们可以直接当官。
这种考试制度,在咱们现代看来,不是还没有考试就可以确定录取名单吗?岂不是最大的舞弊行为?
李昂这个人很有本事,是唐朝开元二年的状元,他考上状元的那次考试,全国录取进士达到了17人,李昂不仅在这17人中占有一席之地,而且他还考了第一名,真正意义上有才华有学识的状元。
由于他是从科举制度当中上来的状元,所以他对于科举制可以说是十分了解,一眼就看出了当时唐朝科举制的弊端,所以他决定挺身而出,改变科举。
没多长时间,李昂的机会就来了,他担任了新一届科举制的主考官。
在考试之前,李昂把所有考生召集起来,非常郑重地向考生宣布:这次考试,诸位能不能考上,不看别的,就看你们的答卷水平,水平高的录取,水平低的落榜,我绝对不会徇私偏袒谁、照顾谁。同时,他还宣布一条禁令:任何人都不准走后门,拖关系。
这一话语在当时足以引起轩然大波,毕竟李昂这话也就意味着,推荐信在他这里无用!
这在当时的科举环境下可以说是“离经叛道”的,一颗石子入湖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只不过让李昂没想到的是,他这话一出口的第二天,就有人来找关系了。
这个人叫李权,他是李昂岳父的邻居,由于手里拿着的是李昂岳父的推荐信,所以这个李权可谓是信心满满,有主考官的岳父作担保,他觉得这次考试是十拿九稳了。
然而让李权没有想到的是,面对自己的岳父,清正廉洁的李昂也没有徇私枉法,甚至在看到信件的一瞬间,李昂气的满脸通红,把信撕得粉碎,并且并当众把李权狠狠地训斥了一顿,
一时之间狼狈不堪的李权也是声名扫地,他对当众斥责自己的李昂怀恨在心,开始想办法找回场子。
他花了大价钱从市面上收购了李昂的所有作品,然后把他的所有文章都认认真真的读了很多遍,这么做的目的自然不是欣赏李昂的作品,他恨李昂都来不及呢。那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?他是为了报复李昂,找李昂作品中的刺。
这么费心尽力之下,还真让李权找到了。
不过,在不久之后的考生作品交流会上,李昂当中怒斥李权,说他的文章写的狗屁不通,这样的水平也想来考进士,简直是天大的笑话等等。
因为李昂的呵斥,李权也是如芒在背,满场考生对他指指点点,让他无地自容,大汗淋漓。
李昂看到他这种狼狈的样子非常开心,毕竟他要的就是杀鸡儆猴,李权正好撞在了枪口上。可谁知正当他准备宣布这次评论会结束的时候,李权站了出来,他走到李昂的前面作了一个揖说:请问‘耳临清渭洗,心向白云闲’是您的诗句吗?”
李权接着说:“我想请教您的是,这两句诗是不是出自一个典故呢?"
李昂说:“是典故啊,说的是上古时期,三皇五帝中的尧年龄大了,就想把自己的位子禅让给许由,但许由是个淡泊名利的人,根本不想接替他尧成为接班人,但尧一直在他的耳边念叨,许由就跑到渭水边去洗耳朵。这就是‘耳临清渭洗’的来历。"
文章来源:《考试与评价》 网址: http://www.ksypjzz.cn/zonghexinwen/2020/0918/77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