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栏目设置[06/28]
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收稿方向[06/28]
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投稿方式[06/28]
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征稿要求[06/28]
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刊物宗旨[06/28]
写作论语 | 关喜鹊:“问题解决”:让考试作文评改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“问题解决”:让考试作文评改真正发生 请 输入 关喜鹊 (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实验小学) 小学语文每学期约有4-6次考试,作文占30%左右。然而考试后的作文讲评常被老师们忽略。其实,
“问题解决”:让考试作文评改真正发生
请输入
关喜鹊
(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实验小学)
小学语文每学期约有4-6次考试,作文占30%左右。然而考试后的作文讲评常被老师们忽略。其实,考试作文最能反应学生真实的习作水平,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,挖掘教学价值,加强考试后作文评改,也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。集美大学施茂枝教授的《这样教写作不难--基于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写作序列与模式》(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),书中三个学段共有十三种教学模式,其中“问题解决”习作模式适用于考试作文讲评,能有效地助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。
一、考试作文讲评的现状
据笔者观察了解,考试作文讲评现状如下:
(一) 呈现评定结果,缺少细致评点
有些教师根据考场作文的要求与评分标准打分或评等级,给予学生的是终结性的评价。对习作中的选材、细节描写、谋篇布局以及遣词造句等,不像单元习作那样细致地进行点评。学生对考试作文的优缺点模糊不清,更不知如何进行修改。
(二)讲评面面俱到,缺失针对性指导
有些教师依据习作要求,对学生的达成情况做出评价,对作文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盘点和小结,列举优缺点。讲评面面俱到,笼统抽象,没能聚焦最普遍的、学生最想解决的内容,什么都讲等于没讲,教学缺乏实效。
(三)教师评点为主,忽视学生参与
考试后的习作讲评的主角大多是教师,针对存在的问题,讲述写作知识与修改方法,或直接读优秀范文。这样的讲评更多倾向于写作知识的讲解,小学生难以接受概念化的知识。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,没有创设机会让学生探究修改方法,更没有腾出时间让学生自行修改。习作讲评的目的不单单是让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,更重要的是明确如何解决问题。教师的“讲”,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,只有学生亲自“下水”,才能习得其法,得以长进。
二、考试作文讲评应用“问题解决”的可行性
“问题解决习作教学模式”是教师不上专门的指导课,放手让学生自己解读教材,领会要求,在此基础上学生自行动笔,自我尝试;教师深入学生习作初稿,抓住覆盖面广的典型问题,再设计教案上写后指导课,引导学生发现问题,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,并动手解决问题,以此提高习作质量。而现场考试作文的“独立先行”这一特性决定了“问题解决”可应用于考试作文讲评。
(一)于学生而言,“先作存困”待求解
在考场,学生通过自我审题,确定中心,进行选材,构思,在限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作文,符合“先写”的条件。受限于原有的知识、能力,即便有困惑,即便“举笔维艰”,学生也得奋然前行。虽独立完成任务,但一些学生仍旧处于“愤”“悱”之境,产生求解、求教的强烈欲望。例如以五年级第四单元测试以“爱”为主题的习作,普遍存在“谈母爱就生病,说师爱就送伞,讲友情就上医疗室”的现象,而且缺少细节描写,很显然“选什么材料好,该怎么选?”“怎样展开详细描述”成为学生考场中的困扰。如若,考试之后不加以指导、点拨,则错过最佳的启发契机,此时的“后教”至关重要,正如“雪中送炭”,更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化解“先写”的困惑、疑难。
(二)于教师而言,“依困定标”有准头
与单元作文相比,考试作文是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行完成,由于没有先入为主的细致指导,没有向师心理的干扰,没有从众倾向的影响,考试作文呈现出的原生态问题,更有利于教师的“后教”。教师通过评阅分析,有选择地对共性问题进行教学。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再只是基本的目标要求,而是建立于基本目标之上的学生的实际问题的解决。这样具体而精细的目标,与学生的需求相匹配,极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,真正实现“以学定教”、“顺学而导”。
(三)于教学而言,“解困内化”重实践
“问题解决”一般要经历“发现问题、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、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和评价问题解决成果”的过程。聚焦学生习作时的最大“困难”,关键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寻求解决方法。教师依据具体情况,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,如①组织讨论,集思广益;②从读学写,读中悟法;③比照反思。提供相应的优秀例文、教师的下水文等进行比较学习;④创设情境,再现生活场景,加深体验。然后运用从中学到的方法练习修改相关的例文与自己的习作,并引导学生自评或互评。
文章来源:《考试与评价》 网址: http://www.ksypjzz.cn/zonghexinwen/2020/0927/80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