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栏目设置[06/28]
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收稿方向[06/28]
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投稿方式[06/28]
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征稿要求[06/28]
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刊物宗旨[06/28]
评论丨55岁男子娶20岁智障女子,消除痛点才是最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这起“婚姻”事件,实则暴露出两个无奈的现实命题:一是农村智障人员的生存问题,二是作为大龄未婚男中年的张先生,也有成家需求。 近日,一段“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高店镇一
这起“婚姻”事件,实则暴露出两个无奈的现实命题:一是农村智障人员的生存问题,二是作为大龄未婚男中年的张先生,也有成家需求。
近日,一段“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高店镇一名老人娶未成年女孩为妻”的视频在社交网络热传。3月1日,当地官方人士回应称,55岁的张先生和20岁智障女子同居不违法,但不能办理结婚证。依据相关政策,双方日后若有孩子,可办理准生证并上户口。此外,该县相关部门会积极帮扶这个特殊家庭。
综合各方消息,其基本事实是,双方“婚姻”获得了女方家长认可,也有当地政府“背书”。按民法典规定: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,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,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。由于涉事女子存在智力障碍,无法真实表达意愿,当地民政部门不给当事双方办理结婚证,有其道理,但不干涉他们同居生活在一起,也体现了权力的“谦抑”。
然而此事,显然不能用单纯的法理或情理来阐释,也不能凌空蹈虚地漫谈道理。如果过于陷入道德冲动,则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;如果脱离现实而纵情挥发虚妄的正义感,也容易帮倒忙。
这起“婚姻”事件,实则暴露出两个无奈的现实命题。一是农村智障人员的生存问题。多年前,曾有媒体走近农村智障群体,发现他们属于“弱势群体中的弱势”。父母健在时,尚有余力照顾他们,但当父母老去或者离开这个世界时,智障子女的天空不啻于坍塌。故此,父母在告别人世前,往往极为发愁智障子女的未来,帮他们找到归属是其最大的心愿。
河南这起风波中当事女子的家长,也抱有类似想法。这一点,有关报道说得很清楚,家长想给女儿成个家,对张先生相当认可,他们认为两家相邻,方便日后走动相互照顾,且男方除年龄有些偏大,为人忠厚老实,一直单身未婚,家庭经济条件能够保障女方生活。简言之,他们是给女儿找结婚对象,也是找托付对象,可以保障他们女儿基本生活的对象。为人父母者,哪会把女儿往火坑里推?这种选择其实可以理解。
另一个是,作为大龄未婚男中年的张先生,也有成家需求。从世俗观点看,他年龄较大,经济状况一般,要找到称心对象很难。其与智障女子的结合,一方可解决生存和生活难题,一方可满足成家需求,也称得上各得所需。无论女方家庭认同,还是其他人撮合,他们的出发点都很现实,也很真实。
农村大龄男子结婚难,已是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。就在不久前,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,在一些地方,房、车、彩礼等新“三大件”花费少则五六十万元,多则上百万元,成为一些农村适婚青年背不动的“三大山”。连适龄青年都感叹结婚难,遑论条件不那么好的大龄男子。如果抛开偏见就会发现,年过半百的张先生选择智障女子为“结婚”对象,还算比较务实。如果两人相濡以沫,他真能善待该女子,也称得上有情有义。
明乎这两个现实命题,就能意识到这种现象在农村并不罕见。对于这种现象,不宜上纲上线,动辄采取批判思维,更应该探寻如何改变这种现象?如何让当事人活得更有尊严一些?如果智障群体得到及时救助,父母百年之后也能生活无忧,他们的父母还会忧心忡忡吗?农村适龄青年娶妻难,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得清,也不可能找到立马解决的万全之策,而归根到底则需要全社会关注,需要有关部门对症下药,比如调整人口结构等。
关注此事,不能流于八卦心态,消除当事人身上的痛点才是最大“看点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当地相关部门表示,要对这个特殊家庭进行关爱指导,促进残疾人的生存、生活,做好社会帮扶,以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,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的安定。这是给当事人一个交代,也是职责所系。更重要的是,应以此个案为切入口,通过制度安排全力保障好当地残疾群体的基本权益,让残疾人更有奔头,让农村大龄男找到盼头。
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王石川
编辑 汪垠涛
红星评论投稿?/p>
文章来源:《考试与评价》 网址: http://www.ksypj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302/112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