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小学生考试“抖机灵”不写作文,老师少刷视频

来源:考试与评价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3-08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21世纪作为信息化时代,人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方便。手机的作用不仅局限于通话,越来越多的功能正占据着人们的生活。其中,各种直播app的兴起,更是让人们无法离开手机,

21世纪作为信息化时代,人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方便。手机的作用不仅局限于通话,越来越多的功能正占据着人们的生活。其中,各种直播app的兴起,更是让人们无法离开手机,恨不得在上厕所的时候都要抱着手机刷视频,也因此衍生出了所谓的“快手文化”、“抖音文化”……
但这些视频带来巨大流量的同时,在带来了不少的隐患。有不少人眼馋于这些流量带来的巨大利益,为了博眼球不惜做出让人目瞪口呆的操作,而这些流量也不可避免的将一些三观不正的内容,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。

荼静是某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,最近他们班级刚刚组织了一次语文考试。考完之后,荼静就在办公室批改试卷,准备下堂语文课讲。
当她批改到了一张试卷时却让她气得不行,这个学生平时语文成绩就不好,她平时也格外关注他,对他分外耐心。
但没想到这次他语文不仅考得一塌糊涂,居然连作文都不好好写,作文里只写了一行字:万水千山总是情,给点分数行不行?
这要是出现在段子中,她还能笑一笑,但出现在学生的试卷上,就足以证明他不仅没好好学习,还考试态度不端正。

荼静一气之下将学生的家长叫来,了解之后才知道他在家特别喜欢刷小视频,还喜欢模仿视频里一些人的言辞举动。荼静倍感无奈,只能让家长好好管教,也要学生以后少刷视频,多看点书。
一些视频app建立的初衷是非常好的,刚开始的时候那些视频的内容也比较诙谐有趣,大家看个乐就过去了。
但随着它的热度越来越高,不少人羡慕那些网红随便拍个视频就能拥有超高的收入,因此为了博眼球就变得不管不顾。
再加上用户数量增多,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,难免会出现一些极品或奇葩,而且视频的某些导向,会悄无声息地影响那些正在建立三观的孩子。

现在去看那些视频app,就会发现不少青涩稚嫩的脸庞,他们有的还是十一二岁的孩子,行为举止却跟大人一样,化妆、抽烟,连说话都要模仿。
甚至有一段时间由于某位网红,还掀起了一股“未成年晒娃热”,看着那些稚嫩的脸庞却故作成熟,甚至于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,而故意做出一些无下限的事情,简直让人心惊胆寒。
有些人说:家长小题大做,自己管束不严,还要怪平台。
诚然,这当中有不少确实是因为家长疏忽管教的原因,但这种“软文化”的侵袭却是真正的罪魁祸首。
当一种错误的行为或者言论成为一种风气或导向时,就会让人对是非观产生迷惑。

即便成年人都有可能沦陷其中,更何况孩子呢?
他们会觉得既然那么多人喜欢看,那肯定就是对的,出于这个年纪想要吸引他人注意的特性,就难免会被那些风气所侵袭。
即便是父母片刻不离孩子身边,也控制不住他自己的认知,这种悄无声息地改变才是最可怕的,在家长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,就已经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洗脑了。
网络上的东西真假难辨,一些孩子很有可能会因为分辨不清,而将那些错误的内容应用但现实生活中,从而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。

就像案例中的那位学生一样,或许刚开始发出这个内容的人只是带了一种调侃的心态,让大家看着乐一乐的。
但是随着播放量和讨论量越来越高,不少人觉得它好笑的同时,也不由自主地去模仿,甚至用有趣来弱化这种行为本身的错误性。
面对这种情况,家长能做的其实无非就这几点:
1、多陪伴
陪伴是一切亲子关系建立的基础,如果一个家庭有非常丰富的亲子活动,以及家人之间的沟通十分顺畅,那么孩子也不会将那么多时间浪费在刷视频上了。

2、多注意是非观的引导
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,他的人生就是在这上面添加其他颜色,虽然家长无法控制添上去的颜色是黑是白,但可以通过自己?的方式让他知道取舍。知道什么是对的,什么是错的,就能很大程度避免盲目跟风模仿的情况。

文章来源:《考试与评价》 网址: http://www.ksypj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308/1187.html



上一篇:美术考试只剩10分钟,考生一顿“神操作”,老师
下一篇:江苏2021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成绩 将于3月8日20:00发

考试与评价投稿 | 考试与评价编辑部| 考试与评价版面费 | 考试与评价论文发表 | 考试与评价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考试与评价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