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栏目设置[06/28]
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收稿方向[06/28]
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投稿方式[06/28]
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征稿要求[06/28]
- · 《考试与评价》刊物宗旨[06/28]
美育进中考三问:有用么?考试考什么?师资哪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“问:梅花三巷哪三道?”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海宏抛出一道“精彩”的试题,千余名音乐教育专家和老师会心一笑。 这是近日在天津举行的“2021年全国音乐教育大会”的一幕。本次
“问:梅花三巷哪三道?”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海宏抛出一道“精彩”的试题,千余名音乐教育专家和老师会心一笑。
这是近日在天津举行的“2021年全国音乐教育大会”的一幕。本次全国音乐教育盛会吸引了国内近160名音乐教育专家和千余名一线音乐教育工作者参加。在历时三天的数百场音乐教育研讨会中,总有一个时下非常热门的话题——美育高考。
很多艺术教育者都为之鼓掌,认为“这个政策来的不是太早,而是太晚了!”同时,大家最关心的是如何让考试“指挥”在推进美育的过程中,“棒”在兼顾公平的同时真正发挥实效。那么核心问题是,评价标准应该如何确定?
多位音乐教育专家在接受中青报、中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一定要用好考试的“双刃剑”,音乐和艺术不能变成一本厚厚的书。厚重的复习题增加了学生的负担;同时,我们必须警惕不同地区教育资源的巨大差异,这可能会导致新的教育不平等。
一个问题:考试会考什么?
“美育进中考”的呼声由来已久。真正让靴子落地的,是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10月15日印发的《关于全面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》。新时代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这标志着国家对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。相信该政策的意图十分明确,是为了迫使学校、家长、让学生用中考接力棒重视美育,显着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。
截至目前,近10个省份已逐步启动美育纳入中考计分试点,按照教育部此前公布的方案,预计2022年全国中考美育实施。
说到“考试”和“进步”,难免牵动着家长和学生最紧绷的神经。不少家长抱怨,“孩子为了中考脱发一夜没睡,还得考声相和体格?”有人抱怨说,“我们也希望孩子们多学点音乐和艺术,提高个人素质,又变成应试教育了!”
周海宏认为,这是对人们的误解。素质教育:说到素质教育,你不能参加考试。只要有考试,就是应试教育。
“考试是教育效果的反馈环节,任何教育都需要考试和素质教育。”他直言,被人们诟病的应试教育的核心问题不在于考试本身,而在于考试的内容。 , 考试只针对高分。比如秦童一年只练几道试题,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学。这就是美育的应试教育。
当美育与每个孩子的进步挂钩时,一不留神就很容易偏离“提高审美素养”的初衷。比如“梅花三巷”的问题,就是周海宏在和一线老师交流时听到的一个问题。同样,音乐教育家吴斌在某省调查中了解到,该省将音乐试题纳入高考,高中音乐开学率达到100%。他以为在学校里能听到美妙的音乐,却在教室里看到,每个学生都拿着一本厚厚的高考音乐复习资料。
吴斌翻阅复习资料,发现大部分内容都是音乐史、乐理等方面的知识,“某位音乐家出生年份的考试与考试有什么关系?”音乐审美的培养?”
如何评价音乐审美?从事基础教育40余年,吴斌参与编写了多部音乐教学大纲、课程标准和教材。他认为可以考虑三个原则:一是考能力,不考死记硬背;第二,通过实际声音测试,统一概念和声音;三是应用,“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,最终要能够应用。我们要让学生在创作、表演、欣赏中应用,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。”
< p>第二个问题:老师从哪里来?有成千上万种艺术形式。用尺子衡量所有学生的审美素质是极其困难的。
有人担心中考美育升级为技能竞赛,会增加孩子的负担,增加家长送孩子参加艺术的经济压力训练。对此,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,“高中入学考试的内容是学校已经教授过的内容。
这意味着学校教育必须承担起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责任。 《意见》明确了到2022年要实现的目标:美育课程全面开课、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着、资源配置不断优化、评价体系逐步完善。
“学生评价成绩差,我应该在底板上拍谁?”周海宏发了几个跟帖,也直接反映了基层学校的音乐教育,特别是欠发达农村地区的美育。困境。他说,有学生反映老师没有上音乐课,然后问学校为什么停了音乐课。答案是学校根本没有音乐老师。此外,不同地区的教师水平和教材编写存在差异,这些客观问题最终会体现在学生的美育成果上。
也有人担心美育进入中考会拉大经济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。吴斌见过这样的试题:两张钢琴键盘图片,一张有5个黑键,另一个有6个黑键。哪一个是正确的?显然,一个没见过钢琴但喜欢听音乐的孩子是很难正确回答的。
文章来源:《考试与评价》 网址: http://www.ksypj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727/208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