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公务员考试取消35岁限制?人大代表已提出建议,

来源:考试与评价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9-23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35岁正是一个人的黄金年龄,在这一阶段,个人的处事能力、思考问题的角度、体力都达到了一个巅峰。 所以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赶忙参加公务员的考试,生怕自己超过年龄限制。 公务

35岁正是一个人的黄金年龄,在这一阶段,个人的处事能力、思考问题的角度、体力都达到了一个巅峰。

所以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赶忙参加公务员的考试,生怕自己超过年龄限制。

公务员是铁饭碗,享受丰厚的编制待遇,很多人也是因为这点选择考公。

2.?高龄考生考试能力比不上年轻人,公考录取比例随考生年龄增长而下降

在公务员考试中,国考和省考一样,都要求考生年龄在18周岁以上、35周岁以下。

在企业招聘的时候,常常会把35岁当作一个门槛,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考试中,也规定考生年龄不能超过35岁。

所以,放宽公务员考试的年龄限制不是简简单单一句话,这背后涉及到多方面因素,冒然改变的话可能还会阻碍社会进步。

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双面性,在必要的时候做出改变是必须的,而我们也要考虑到社会实际,相信最后得出的,肯定是符合多数人要求、让更多人满意的结果。

在社会上,很多企业招聘都明确标注“35周岁以下”,显然是一种年龄歧视。

话题讨论:你支持公务员考试取消35岁限制吗?

除此之外,一些超过年龄限制的人也面临着报考无门。

对于公务员考试设置35周岁的报名门槛,也一直是大众热议的焦点,两会期间,人大代表蒋胜男建议公务员考试取消35岁限制。

(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
而对于公务员报考要求中,专门针对年龄设限,很多人不是特别的理解,一位资深公考老师说出了自己的见解:

不过要知道一点,公务员作为国家的公职人员,考公上岸后都是去基层工作的,基层单位的工作环境艰苦,高龄考生与岗位适配度低。

公务员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,很多考生都卡在了笔试环节,根据数据调查现实,公考录取比例走向是随考生年龄增长而下降的。

不过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,主要的矛盾点在,有的人为公考可以拼一辈子,这仿佛回到了明清时期,如果想成为公务员的话,为何不在满足条件的时候报考呢?

公考专家还提起了,如果考公年龄限制放宽10年,也就是45周岁的话,那么就意味着考务成本和社会成本双重增加。

因为,本身现在公考的热度就在持续增加,有些岗位甚至出现了10000:1的竞争比例,年龄在此基础上放宽,那么在一些就业机会较为单一的地区,可能就出现全民考公的情况。

人大代表认为,年龄不应该是限制一个人发展的条件,很多人都大器晚成,所以应该给这部分人竞争机会。

35岁是黄金年龄,同时如果职工想要在这个年龄转型的话也是比较尴尬的,现在似乎已经成为企业招聘的隐形门槛。

该建议提出之后,立刻迎得了很多人的支持,因为放宽公考年龄的限制之后,就给更多人提供了进入体制内的机会,各行各业都说35岁是瓶颈,公考要先起到带头作用。

因为脱离校园多年,高龄考生的记忆力、反应力都大不如前,考试能力比不上年轻人

大家的理由都有合理之处,相信经过此次人大代表提议,国家也会重新考虑这一问题,就让我们静待佳音吧!

我国每年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数都在增长,不管是应届生还是往届生,对公务员的热衷程度都是有目共睹的。

1.?年轻人可塑性更强,很快能适应基层工作

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,对于公考35周岁年龄的限制,根据人大代表的意见,她认为35岁整处在做事业最好的黄金阶段,如果因为年龄一方面的因素“一刀切”既不科学也不公平。

铁饭碗是职场人内心的一个执念,人人都想挤进体制内,特别是公务员,薪资待遇好、社会地位高,在现在如此紧张的就业形势之下,谁能拒绝公务员带来的魅力呢!

文章来源:《考试与评价》 网址: http://www.ksypj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923/2537.html



上一篇:教育部:十年来高考实现由考试评价工具到全面
下一篇:2022年度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不参加补考确认入口

考试与评价投稿 | 考试与评价编辑部| 考试与评价版面费 | 考试与评价论文发表 | 考试与评价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考试与评价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